作者: 來源: 發表時間: 2025-08-01 10:29
7月30日,曹縣青堌集鎮的菏澤盛慶食品有限公司廠區內,一輛輛滿載蘆筍深加工產品的貨車正緩緩駛出,即將發往海外市場。“在科技的加持下,我們能把一根蘆筍切成三節做成罐頭——筍尖銷往法國,筍段供應德國,筍根則出口西班牙。”公司總經理湯玲淋介紹,一根蘆筍,精準對接三個國家的飲食偏好,既物盡其用,讓不同市場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,還能讓產品附加值翻上幾番。
這“一筍賣三國”的巧思,不僅是企業精準對接國際市場、做深加工的本事,更藏著曹縣蘆筍從“田間地頭”一路闖到“國際餐桌”的全產業鏈密碼。作為“中國蘆筍之鄉”,曹縣用一根蘆筍串起了種植、加工、研發、出口的全鏈條,不僅讓“山東造”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,更憑著品牌化、標準化、國際化的路子,走出了“產業鏈上育品牌”的山東范兒。
曹縣蘆筍能“闖世界”,靠的是全產業鏈的硬實力。近年來,當地政府盯著特色農業下功夫,政策扶持精準到位,以蘇集、青堌集、閻店樓等鎮為核心,一片片高標準蘆筍基地蓬勃生長。目前,全縣蘆筍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,年產量12萬噸,占據了全國16%的份額。蘇集鎮4萬畝、青堌集鎮2萬畝、閻店樓鎮1萬畝的種植面積,構筑了全國最大的蘆筍集中產區。“全縣蘆筍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90%,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超95%。”曹縣副縣長李楠介紹,依托得天獨厚的沙質土壤和氣候,曹縣蘆筍平均畝產達1300公斤,農戶畝均收入超萬元。好原料,才敲得開品牌的大門。
產業鏈的活力,更藏在加工環節的“精打細算”里。目前,該縣擁有10余家規模以上蘆筍加工企業,年加工能力達15萬噸,構建了從田間到餐桌、從原料到高附加值產品的完整產業鏈。盛慶食品、巨鑫源農業科技、紫山信達、同發食品等龍頭企業各展所長,3家大型加工廠年加工量達5萬噸,帶動從業人員10萬人。企業研發觸角不斷延伸,已成功開發出蘆筍保鮮品、蘆筍汁、蘆筍粉、蘆筍啤酒、蘆筍膠囊、蘆筍茶等30多個品類。其中,山東巨鑫源公司更是利用筍根、老莖等開發可溶性蘆筍粉、濃縮汁及飼料,年處理能力3.3萬噸,實現“吃干榨凈”、變廢為寶。
產業根基在種子。曹縣本土企業如華東蘆筍公司、巨鑫源農業科技培育的2000-3、TC-30、航天6號、鑫源系列等優質品種,以高產、優質、抗病性強著稱,覆蓋了全縣90%的種植面積,攥緊了產業發展的主動權。
從地里的“土特產”變成國際上的“名片”,曹縣蘆筍的品牌升級,也是山東農產品“走出去”的一個縮影。曹縣被農業部評為“中國蘆筍之鄉”,基地成了國家標準化生產基地、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、山東省農產品出口集聚區,還進了全國“土特產”推介名單和山東省出口標桿縣。強大的品牌背書下,2024年曹縣蘆筍罐頭出口量達4萬多噸,占全國70%以上,成了國際市場的主要供應地,產品遠銷美國、西班牙、德國、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。其中,盛慶食品、紫山信達、巨鑫源農業科技公司等企業,直接能將產品擺進國外超市的貨架
如今,曹縣正給蘆筍產業鏈“加檔提速”:設專項資金鼓勵種植,讓筍農更有干勁;加大科技投入,讓產品種類更豐富;穩住國際市場的同時,還引導企業創品牌、定標準。“我們不光要賣產品,更要賣標準、賣品牌。”李楠說。
從田間到全球,從單一產品到全鏈品牌,曹縣蘆筍的故事證明:把產業鏈做深、把品質做硬、把品牌做響,“山東好品”就能在國內外市場上闖出更大的天地。這根跨山越海的蘆筍,成為山東好品牌“鏈式突圍”的新樣本。
(大眾新聞記者 趙念東)